今年第11號臺風“楊柳”過程評估
一、臺風“楊柳”基本情況
今年第11號臺風“楊柳”(英文名稱:Podul;名字來源:朝鮮;名稱意義:一種在城鄉均有種植的樹)于8月8日早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日夜間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穩定西行,強度逐漸加強;13日13時前后在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沿海登陸(42米/秒,14級,強臺風級);14日0時30分前后在福建漳浦縣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由臺風級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30米/秒);14日14時在廣東省內減弱為熱帶低壓,15日5時在廣西停止編號。
二、臺風“楊柳”特點
個頭小、結構緊湊。“楊柳”生成以來環流范圍較為集中,最大十二級風圈半徑為5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也僅為80~100公里,登陸時強風雨影響區域主要集中在臺風本體附近。
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楊柳”在靠近臺灣前一天內從強熱帶風暴級增強到強臺風級,并以巔峰強度(強臺風級)登陸臺灣臺東縣沿海,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之后仍維持較好的結構以強熱帶風暴級上限再次登陸福建漳浦縣,也是今年首個登陸福建的臺風。
移動快、行進路線穩定、深入內陸,沿途影響多?。ㄗ灾螀^)。“楊柳”平均移動速度達到30公里/小時左右,路線穩定西行;不到兩天時間內,穿過臺灣島,經福建、廣東、湖南,最終在廣西停編,僅用時40個小時便走完了約1300公里的路程,給沿途多省帶來了強風雨影響。
華南江南等地出現強降雨。8月13日08時至15日16時,受“楊柳”及殘余云系影響,華南、江南南部等地出現強降雨,臺灣島東部和南部、福建東南部、廣東中部和沿海、廣西、湖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有100~200毫米,珠江三角洲、臺灣島東南部250~350毫米,臺灣屏東縣局地648.5毫米。
福建廣東臺灣等地部分地區及沿海出現大風。臺灣大部、福建中東部、廣東東部沿海等地出現8~11級陣風、局地12~14級,臺灣臺東和南投局地15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