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黃河“幾字彎”降水偏多 需警惕強降水引發水土流失風險
摘要:2025年夏季(6-8月),黃河流域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多,氣象條件總體利于植被生長,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24年同期增加3%~10%。降水增加形成了較高的水土流失潛在風險,但長勢良好的植被有效抑制了侵蝕過程,發揮了顯著的水土保持作用,其中陜西北部、山西北部、甘肅中部等地土壤保持量增加50~150t/hm2。但甘肅東部、陜西關中地區以及下游部分地區溫高雨少,植被長勢偏差,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24年同期偏低3%~10%,土壤保持量也偏低。
預計秋季黃河流域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多,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植被秋季生長發育以及流域生態恢復和功能提升。各地抓住有利氣象條件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工程,加強流域生態恢復和治理;同時關注陜西北部等降水偏多的地區,及時開展降水侵蝕風險預警工作,防范強降水引發的水土流失風險。
一、2025年夏季黃河流域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總體利于植被生長發育
2025年夏季(6-8月),黃河流域氣溫高于常年同期1~4℃,其中陜西中部、山西中部和南部以及流域下游等地偏高2~4℃(圖1)。與2024年同期相比,黃河流域大部夏季氣溫接近去年同期。2025年夏季,黃河流域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和2024年同期偏多(圖2),其中內蒙古河套地區、陜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偏多8成至2倍,水熱條件利于植被生長。但甘肅東部、陜西關中地區、山西南部以及流域下游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上述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導致部分地區出現階段性高溫干旱(圖3),影響植被生長。
圖1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平均氣溫距平(上)和與2024年同期對比(下)
圖2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降水距平百分率(上)和降水同期對比百分率(下)
圖3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植被干旱評估
二、2025年夏季黃河流域大部植被生態質量好于去年同期,水土保持功能有所提升
2025年夏季黃河流域大部地區水熱條件適宜,植被長勢較好,流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24年同期增加3%~10%,內蒙古河套地區、陜西北部等地增加10%以上(圖4);但甘肅東部、陜西關中地區、山西南部等地由于夏季溫高雨少,導致植被長勢偏差,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24年同期偏低3%~10%,部分地區偏低10%~20%。
圖4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與2024年同期對比
受降水偏多的影響,2025年夏季黃河流域大部地區侵蝕性降雨量較2024年同期明顯增加,其中內蒙古河套地區、陜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侵蝕性降雨量增加了100~300毫米(圖5),導致黃河流域大部地區降雨侵蝕力普遍增強(圖6),水土流失潛在風險升高。然而,由于同期黃河流域植被長勢良好,發揮了顯著的水土保持作用,大部地區土壤保持量明顯高于2024年同期(圖7),其中陜西北部、山西北部、甘肅中部等地偏高50~150t/hm2。但甘肅東部、陜西關中地區以及下游部分地區受氣象條件以及植被長勢影響,土壤保持量低于2024年同期。
圖5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侵蝕性降雨量與2024年同期對比
圖6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降雨侵蝕力與2024年同期對比
圖7 2025年6-8月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功能與2024年同期對比
三、預計秋季黃河流域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利于植被生長和流域生態恢復
預計秋季(9-11月),黃河流域大部氣溫偏高,利于植被生長期延長;降水偏多,氣象條件總體利于植被秋季生長發育以及流域生態恢復和功能提升,但內蒙古河套地區、甘肅中部、寧夏、陜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需警惕強降水引發的水土流失風險。建議:
1、各地應抓住秋季有利氣象條件,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工程,加強流域生態恢復和治理,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服務功能。
2、陜西北部等降水偏多地區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開展降水侵蝕風險監測與評估,加強預防措施,減輕強降水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